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。
9月15日,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,战场形势急转直下,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,并且节节败退。
万分危急之下,金日成只好向邻国中国请求支援。
10月19日,我国在以毛主席为中心的多次会议后决定正式对朝援助作战,第一批30万人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。
由于当时时间仓促,志愿军入朝作战时,两国高层并没有就军队的指挥权、通讯、补给、运输等细节做过讨论。
以致于,等到志愿军进入朝鲜后,出现了一系列不“和谐”的情况。
彭老总与金日成的对峙问题主要有:
1、后勤补给、交通运输混乱,战场上的志愿军经常出现“饿肚子”的情况。
展开剩余86%2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,甚至出现了朝鲜人民军误伤志愿军的事件。
3、没有统一安排,有时候朝鲜人民撤离时阻塞了道路,影响到志愿军的作战。
4、没有统一的指挥,有时候彭老总和金日成的意见出现冲突,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作战行动,影响战果和局面。
5、金日成的很多做法不太恰当,但又刚愎自用,坚持己见,不利于整个战争局势。
尤其是1951年1月第三次战役期间,中朝联军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后,彭老总和金日成因意见不同,直接对峙起来。
当时彭老总认为,必须停止追击,休养生息。
而朝鲜方面却一意孤行地想要继续追击,为此金日成连夜赶赴君子里司令部质问:“双方刚接触就鸣金收兵,这么大的事为何不与我商量?”
面对质问,彭老总展开作战地图,用红蓝铅笔圈出志愿军伤亡数据:
70天作战中,5万人战死沙场,5万人因冻饿非战斗减员,20万指战员在零下30℃的严寒中赤脚行军。
那样的行军,无异于自取灭亡。
另外他还特别指出,美军退守洛东江是诱敌深入之计,若继续追击必将陷入重围。
但对于已经杀红眼的金日成,急切想将韩国彻底击败,对于彭老总的意见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,甚至拉着当时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要给斯大林告状。
为了平息矛盾,最后朴宪永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:
让3个军继续追击,其余部队休整。
但那种“边休整边追击”的设想,直接暴露出朝鲜高层对现代战争后勤规律的忽视。
当时彭老总拍案而起:“照你们的意见办,志愿军非吃败仗不可!”
他直接回怼道,“要想南进,那就让朝鲜人民军南进,志愿军作为后援”。
金日成一时语塞,他哪里敢让朝鲜人民军直接南进,上次釜山的吃亏,让他一直还心有余悸。那场激烈的争论持续了3个小时,最终以不欢而散告终。
此前,彭老总就给毛主席说过关于指挥权的事,在他看来,朝鲜的指挥就是没有章法的,混乱不堪的,也是孤注一掷冒险主义的。
为何那么说呢?
彭老总曾在一封电报中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朝鲜的征兵问题异常严重,16-45岁男子全部征调入伍。
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,一般群众没饭吃。一切无长期打算,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”。
其中,1951年1月金日成与彭老总的争执,也暴露出金日成的“孤注一掷”和“没有远见”。
斯大林对彭老总的肯定要知道打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进攻和退守都是有着严格的纪律和策略,盲目的进攻只会丧失有生力量,让志愿军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。
面对不能再拖的中朝指挥权问题,毛主席第一时间给斯大林去了电话。
其实一开始斯大林对朝鲜的指挥能力就持怀疑态度,因为苏联给朝鲜提供了不少先进武器,朝鲜硬是没有扛住美军在仁川登陆。
并且登陆后,朝鲜败的如此之快,武器没问题,那就只有指挥能力的问题了。
另外,朝鲜战争爆发不久,我国高层就曾提醒过金日成小心美军在仁川登陆,一定要做好准备。
可结果了?
朝鲜一点也没有重视,那不重视说明两个问题:1、没有远见,没有战略高度;2、刚愎自用,没有指挥能力。
由此,当毛主席给斯大林去电话时,斯大林一下子就肯定了志愿军的能力,肯定了彭老总的能力。
斯大林之所以如此痛快,这里也有两个原因:
其一,刚开始斯大林也没想到志愿军能赢,结果仅三四个月,志愿军就取得了两场伟大的战役,让斯大林对志愿军刮目相看。
其二,当时斯大林是答应空军支援的,但一直到志愿军入朝作战半年,苏联的都没有提供空军支援,其内心多少有些愧疚吧。
不管怎么说,斯大林最后还是同意让彭老总统一指挥朝鲜战役。
1951年1月13日,斯大林电报中明确表态:“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朝鲜境内的作战。”
那份电报同时抄送金日成与苏联驻朝大使斯蒂科夫,形成对朝鲜方面的直接压力。
为强化决策权威,斯大林还特别指示:“彭老总是天才的军事家,他指挥志愿军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。”
金日成在收到电报后,立刻态度发生180度转变。
他不仅撤销了对彭老总的质疑,还主动提议建立三人作战指挥小组。
1951年12月3日,中朝双方在北京正式商定成立联合指挥部,但对外保持低调。
正因为有了统一的指挥和决策,在接下来的第四次战役、第五次战役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
第四次战役中,中朝军队通过“西顶东反”战术,在汉江两岸成功阻击美军“屠夫行动”,毙伤俘敌7.8万人。
第五次战役期间,两军运用“零敲牛皮糖”战术,在50天内歼敌8.2万人,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。
历史数据也显示,统一指挥后中朝军队的协同效率提升40%以上。
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中,志愿军构筑的“地下长城”与人民军的游击战形成立体防御,使美军“绞杀战”破产。
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,联合指挥部协调26万民工抢修机场,保障了米格-15战机的出动率。
那些数据无不印证了毛主席的论断:“中朝军队的联合指挥,是战胜敌人的根本保证。”
读者们,关于“彭老总与今日成的冲突”,大家怎么看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~
发布于:山西省兴盛网-靠谱股票配资-实盘交易杠杆-配资投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