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破茂就这么走了。真的,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,连句狠话都没放,场面上的那种都没有。日本全国上下都还没从那份“美日贸易协议”的震惊里缓过神来,他就把首相的“帅印”往桌上那么一扔,走了,好像这事儿跟他没关系一样。整个日本的感觉,怎么说呢,就像被人死死按住了后脖颈,硬生生灌下去一大碗黑乎乎的苦药,来路不明,药效不明。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,都知道这碗药不对劲,可就是没办法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咕咚咕咚地灌进喉咙里。
这药,到底是吊着命的参汤,还是直接送人上路的毒药?谁敢说。没人敢打这个包票。日本这次押上的,早就不只是钱了,是整个国家的命。他们好像是想,趁着现在全世界都乱糟糟的,把那根捆了七十多年的绳子给挣开。可这一挣,代价是不是……太大了点?
那碗药,你都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它的毒性。
最扎眼的那个数字,5500亿,美元。这是什么概念?很多人对数字不敏感,这么说吧,这差不多是日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。等于全国人民,男女老少,辛辛苦苦干一年,最后拿出十分之一的成果,打包,快递,直接送到了美国。说得再难听点,这笔钱掏出去,日本未来十年的养老金储备,基本上就空了。
钱多就算了,更让人窝火的是,这钱怎么花,日本人自己说了不算。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,钱投到哪儿,买什么,怎么运作,全都是白宫那边一个所谓的“投资委员会”说了算。你听听,这叫什么事儿?日本就负责当个随叫随到的“提款机”,卡一插,密码一按,钱就出去了。至于自己的钱是被拿去德州修油管了,还是拿去硅谷买芯片了,你连问一句的资格都没有。
再说分钱,那简直就不是做生意,是抢劫。协议说,项目要是没回本,大家还算客气,五五分账,面子上过得去。可一旦开始赚钱了,对不起,美国那边立刻翻脸,九成利润拿走,剩下可怜的一成,扔给日本,爱要不要。这哪儿是什么合作啊,这就是日本自己掏空家底,请了个监工,给自己当白工,最后连工钱都拿不到。底裤都快亏没了。
最侮辱人的,是那个“霸王条款”。说是美国那边看中了哪个项目,报给日本,日本必须在六十天内把钱批下来。但凡你犹豫一下,或者内部讨论多花了几天,对不起,美国马上对日本的汽车、电子产品这些命根子加征关税。威胁,赤裸裸的威胁,连块遮羞布都懒得扯了。这要是放在八十年代泡沫经济那会儿的日本,早就掀桌子走人了。可现在呢,牙被打碎了,也得混着血往肚子里咽。
很多人就是想不通,这么一份协议,简直是把“丧权辱国”四个字刻在了脸上,日本为什么要签?答案说出来挺残酷的:因为真的没得选了。全球经济那个样子,谁都不好过,日本尤其难。自己的出口一天不如一天,制造业空心化,过去那些能让日本人挺起腰杆的产业,一个个都像生了锈的发动机,转不动了。
日元跌得跟瀑布似的,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,外债却像滚雪球。这局面,让人一下子就想起了上世纪的“广场协议”,那个噩梦。那一次,日本被美国一巴掌拍进了“失去的三十年”。而这一次,感觉就像是“广场协议2.0”,只不过,今天日本的身体,比当年可虚弱多了。
所以啊,那5500亿美元,说白了根本不是什么投资,就是“保护费”,而且是打着骨折交的保护费。美国开的条件是苛刻,是离谱,但它至少能换来一些市场的准入,能让一些关键商品暂时不被加关税。在这种情况下,日本高层的想法可能就特别简单,也特别现实:先活下来,只要还能喘气,剩下的问题,以后再说,以后再想办法。
石破茂刚上台那会儿,其实也不是没想法。他也想在中美之间搞搞平衡,甚至还说过要追求经济独立。可现实呢?美国一纸行政命令,就把他所有的计划都给打成了泡影。外交上走钢丝,经济上被卡着脖子,他根本就没空间去施展拳脚,只能被动地,接下这个烫得能把手烧穿的山芋。
这场风暴的中心,就是石破茂的突然辞职。最有意思的是,你看八月份他的支持率,居然还涨了点,按理说,他完全可以赖在那个位子上不走。可他偏偏选在协议刚签完字这个节骨眼上,拍拍屁股走人。这心思,谁看不出来?他就是不想亲手去执行这份“卖身契”,他不想背这个名垂青史的黑锅。
他在发布会上说什么“为了避免党被分断”,听着挺大义凛然的,其实就是个台阶。真正的内幕,是自民党里那些大佬,麻生太郎、菅义伟这些老狐狸,早就跟他谈过了。意思很明白:你赶紧让位吧,别把党内最后一点脸面都撕破了。石破茂要是真头铁,非要自己去落实这个协议,那他的政治生命,只会结束得更惨。
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七月份参议院选举的惨败。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都没了多数席位,石破茂等于手里一张牌都没有了,只能公开出来鞠躬,说“我对这一失败负有责任”。话说得体面,背后的政治清算,可一点都不体面。
现在好了,他一走了之,留下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和一地鸡毛。接班的,呼声最高的是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。但这俩人,谁上来都得面对一个烂摊子。高市早苗是强硬,可她跟党内大佬麻生太郎的梁子早就结下了;小泉进次郎有人气,但在党内没根基,很容易被当成一个过渡的棋子。
更要命的是,自民党现在在国会不是多数了,新选出来的党首,还得经过众议院和参议院两轮投票,才能当上首相。也就是说,党内斗完了,选出个人来,到国会那儿可能又被否了。而不管谁最后坐上那个位置,最大的难题都是那份协议。美国人可不跟你玩“换人就不认账”这套,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签了,投资委员会也组了,你想反悔?那只会迎来更惨重的代价。
所以,你看日本现在的状态,特别拧巴。一边在经济上失血,主权上被压制,一边呢,在军事上又动作不断,一副很危险的样子。防卫预算拉到了一个创纪录的数字,8.85万亿日元,占GDP的比重也提到了1.8%。这些钱,可不是光听个响的,都变成了真家伙。
他们在九州那边部署的12式远程反舰导弹,射程加到了900公里,这个距离,已经能摸到中国沿海的一些地方了。高超音速武器也开始实战部署。嘴上天天喊着“专守防卫”,可这些动作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早就超出了“自卫”的范畴。
这种行为背后,是日本一种很深的战略焦虑。它知道不能完全听美国的,但它又真的离不开美国的军事保护。这种被“绑定”了七十多年的关系,到了今天,让日本越来越不安。于是它就想,能不能靠自己把拳头练硬一点,给自己争取一点点所谓的“战略缓冲”。
一边在经济上对美国点头哈腰,一边在军事上偷偷磨刀,这种策略让日本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,也越来越危险。它既不敢把美国得罪死,又舍不得完全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,结果呢,就在中美博弈的这道夹缝里,越来越不像个棋手,倒像个被人推来搡去的棋子,完全没了主动权。
这次的贸易协议,就是这种尴尬处境最真实的写照:美国人开价,日本人含泪买单,国内骂声一片,国际上脸面丢尽,里外不是人。日本现在已经不是在走钢丝了,是在刀尖上跳舞。
当然,他们也在做一些别的努力,比如在WTO拉着欧盟一起告美国的关税,或者去拉拢东盟国家搞区域经济合作。可这些动作,在如今大国博弈的棋盘上,声音太小了,小得几乎听不见。
那5500亿美元砸出去,换回来的,究竟是一根救命稻草,还是一根引火烧身的导火索?现在谁都不知道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这一赌,日本已经没有退路了。从这一刻起,它国运的方向盘,已经被人从手里夺走了。我们总说的“失去的三十年”或许还没到头,而接下来要面对的,可能将是“失去选择权的几十年”。
兴盛网-靠谱股票配资-实盘交易杠杆-配资投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